《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技术要求》等七项标准讨论会顺利召开

首页    新闻    《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技术要求》等七项标准讨论会顺利召开
首页

 

      2021年8月24日,《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技术要求》、《板带综合同板差智能化检测与评价》、《钢铁行业智能磨辊间建设技术要求》、《钢铁行业 智能化产线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技术要求》、《板坯结晶器在线智能调宽装置》、《热轧加热炉智能化技术要求》、《连轧无缝钢管车间智能人员安全系统》七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智能制造团体标准讨论会顺利召开。

      会议邀请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侯海云和李静、首钢技术研究院冶金过程研究所所长王凤琴、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勇军等专家参与了标准讨论。来自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衡阳镭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弘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飞马智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单位的35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在线参会。

      本次标准讨论会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冶金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赵晶晶主持。与会委员和专家对七项标准草案的范围、结构框架、技术要求等内容提出了宝贵的专业意见,有效提升了七项在研标准的质量。

 

视频会议截图

01《板坯结晶器在线智能调宽装置》

      随着高效连铸的发展,结晶器在线智能控制成为企业高效生产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板坯结晶器在线调宽装置能在不停机条件下,连续浇铸出不同宽度的连铸板坯,减少头尾坯损耗,提高连铸收得率、提高生产效率,是钢铁行业解决多牌号、多规格、小订单、高效生产的一项关键智能制造装备。由衡阳镭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研制的《板坯结晶器在线智能调宽装置》标准,对满足日益增长的连铸坯柔性化定制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智能调宽装置可以根据连铸过程中的拉速、保护渣加入量、结晶器钢水液位、冷却等数据,自动将当前连铸坯的宽度通过电动缸或液压缸等装置调至目标连铸坯的宽度,并具有远程运维、故障报警和故障预测等功能。

02《钢铁行业 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加热炉作为钢铁流程工业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其高温高尘的环境、影响其控制效果的因素众多等原因,加热炉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较产线其他环节偏低。由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的《钢铁行业 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可为行业内各企业相关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提供指南,有助于提升加热炉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服务成本,节约能源,助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

03《钢铁行业 智能化产线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技术要求》

      目前国内外各大钢铁企业都在陆续推进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的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可遵循的平台架构规范,导致不同厂商、不同厂线、不同技术方案的平台架构混杂,产线三维信息数字化程度不同,数据接口不一致,信息融合与可视化方式庞杂,系统运维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由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的《钢铁行业 智能化产线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技术要求》,为行业内各企业相关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提供指南,降低开发与运维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系统效率,进而提升钢铁流程各产线的数据与信息监控水平,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04《连轧无缝钢管智能人员安全管理系统 技术要求》

      无缝钢管生产车间面积大,作业环境复杂、作业人员多、管理不完善等因素,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由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的《连轧无缝钢管智能人员安全管理系统 技术要求》标准对无缝钢管生产车间人员安全提出人员定位、实时报警、标签管理、统计报表、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安全系统由定位基站、定位标签、定位引擎和应用软件等组成,该标准的制定为无缝钢管厂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05《钢铁行业智能磨辊间建设技术要求》

      传统磨辊间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磨辊间管理系统仅具有储存、查询磨削数据功能,未能实现对轧辊磨削数据统计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磨辊间管理需要在综合信息管控的基础上,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集中控制机房,实现远程管控。由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的《钢铁行业智能磨辊间建设技术要求》,为构建磨辊间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基础标准基础,将机器人、物联网、先进检测等技术应用于磨辊间智能化建设,构建了设备智能诊断、分析评价等智能决策体系,可指导智能磨辊间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全面提升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运营安全环保,大幅降低工作负荷和生产成本,是磨辊间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06《板带综合同板差智能化检测与评价》

      板带同板差是板带材特别是硅钢产品、酸洗板产品的关键指标,反映轧钢生产过程中实物厚度尺寸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影响最终用户在焊接冲压等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最终产品质量。目前行业内尚没有对板带差的定量化描述方法及相关测量方法。由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研制的《板带综合同板差智能化检测与评价》标准明确了同板差的定义、智能化的检测方法,以及对板带同板差指标的水平评价等内容,可以更好的指导钢铁企业对板带同板差进行精准控制,有效提高板带质量。

07热轧加热炉智能化技术要求

      轧钢工序的智能化发展需求迫切。加热作为轧钢的重要工序,加热炉控制系统又是轧钢产线自动化控制较为薄弱的环节,智能化势在必行。由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的《热轧加热炉智能化技术要求》热轧加热炉智能化技术通过视觉识别、模式识别、控制模型、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热轧加热炉区域钢坯入炉、加热炉炉温设定模型、加热炉优化燃烧、钢坯出炉、钢坯信息采集的智能化。从而提高炉区的智能化水平,减低吨钢能源消耗,减少钢坯氧化烧损。